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服务管理 / 双拥工作

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助力驻地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20-05-16
字体:
访问量:
来源:州退役军人事务局
分享到:


地处川西北高原的阿坝州是一片红色的沃土,红军长征经过这片土地时,各族群众送粮食、送牦牛、当向导,为红军打开北上通道作出了巨大贡献。

群众心之所忧,正是官兵情之所系。近年来,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官兵始终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参与驻地脱贫攻坚行动,携手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官兵大力帮扶马尔康市丹波村、理县日尔脚村、若尔盖县班佑村,援建阿坝县龙藏乡少年武警学校、若尔盖县班佑村武警爱民学校、红原县查尔玛小学,动真情、出真招、扶贫困、暖民心,支队官兵用实际行动谱写军民鱼水情。

助学帮困送温暖

“武警叔叔在这么冷的天给我们送来崭新的迷彩校服,太开心了。”2019125日,在阿坝县龙藏乡中心校“少年武警学校”授牌仪式上,泽华吉小朋友激动地说。

“武警官兵不仅为我们学校修建了多功能室内活动中心,还为我们修建饮水工程,捐赠办公设备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学生们天天喊着长大了要参军入伍。”阿坝县龙藏乡少年武警学校校长介绍说,在武警官兵和地方政府的帮扶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修建了新的教学楼,还新增了许多教学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学生生活环境,提高了教学水平,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学生人数也从几十人增加到了100多人。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支队政委何勇介绍说,支队先后投入400余万元为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援建了3所学校,先后资助5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入学、23名辍学高中(中专)学生重返校园,捐赠图书2万余册、校服2000余套,并为援建学校配置多媒体办公教学设备等。

同时,支队还设立了专项奖学金,资助丹波村的6名贫困大学生,每年1.8万元,直到大学毕业;资助阿坝县龙藏乡少年武警学校和红原县查尔玛小学各3万元,用于奖励成绩优异学生。并投入20余万元为阿坝县龙藏乡少年武警学校打造“思源井”,解决师生饮水难问题。为学校购置户外移动音响、教师图书角书架、照相机、电视机、影碟机、热水器和APP智能取暖器等生活及办公用品,进一步改善了援建学校师生的教学和生活条件。

科学统筹解民忧

“你的病情已经明显好转,明天抽时间到村卫生室来,我给你做一次全面检查。”近日,丹波村卫生员泽郎木初在巡诊时叮嘱村民。

“以前,病情稍微复杂一点就只能往市里的医院去,如今,武警支队为我们开展长期医疗援助,解决了村民的看病难问题。”提起武警官兵的帮助,泽郎木初感激地说。

2017年,支队带医疗队到村里巡诊时发现村卫生室缺少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村民生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该支队便将村卫生室确定为医疗援助点,并为该村购买了治疗推车、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等价值3万多元的医疗设备和50多种常规药品。同时,安排村卫生员泽郎木初到支队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并定期派军医到村里巡诊,为该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带动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驻村干部杨永生来了以后,为我们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在理县甘堡乡日尔脚村,支队选派的驻村扶贫干部杨永生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20189月以来,支队对接武警浙江总队、四川总队援建理县甘堡乡日尔脚村日间照料中心、板子沟旅游公厕建设、藏香猪养殖场和农田灌溉暨安全饮水等10多个项目,累计投入1500万元……

苦干实干加巧干,富泽百姓具欢颜。该支队帮扶的马尔康市丹波村和理县日尔脚村已分别于201712月和201812月脱贫。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支队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不摘帮扶,继续为实现群众共同富裕奔小康作出积极贡献。今年,该支队将全力援建理县日尔脚村卫生室;计划投入105万元为丹波村新建蔬菜大棚30亩;投入150万元帮助阿坝县龙藏乡少年武警学校和红原县查尔玛小学修建塑胶跑道和供暖系统,采购办公设备。

携手共建新家园

“以前,没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现在支队官兵为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金点子’,养殖藏香猪。”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村民多吉次仁对武警官兵的感谢溢于言表。作为第一批参与藏香猪养殖的他,现在成为村里的养殖能手,不仅顺利脱贫了,而且还盖了新房,日子也越过越好。

丹波村地处高海拔山区,资源匮乏,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补贴家用,加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比较普遍,2016年,该村被识别为贫困村。支队得知情况后,主动与丹波村结成帮扶对子,共同商定脱贫致富计划,通过调研论证发现,丹波村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自己的产业,没有经济创收点。

为此,支队请来农业专家,实地论证产业扶持计划,将全村划分为藏香猪放养区、雪山兔养殖区、大棚蔬菜种植区、高山芍药种植区等多个产业区,投资修建了腌腊制品生产加工厂,主动将资金、技术送到村民手中,有效增强了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同时,支队还帮助该村砌堡坎、平整土地、搭建瓜果蔬菜大棚,并将所产的瓜果蔬菜纳入支队副食品采购,畅通产销渠道,带领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授之以鱼只能扶贫治标,授之以渔才能扶智治本。脱贫不能用大而化之的救济式脱贫,送钱送物解难救困只能于一时,结果是年年脱贫年年贫。我们采取‘输血济困’与‘造血帮扶’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要让丹波村贫困户‘站起来’,更要让贫困户真正过上好日子。”支队长潘禹介绍说,丹波村在201712月“国检”中被评为“省级四好村”,被誉为“党政军民共扶贫”的典范,同时,该村于20179月顺利脱贫。

民生连着民心。该支队坚持把脱贫攻坚、改善民生、提高驻地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腔热情为驻地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官兵们用实际行动回馈驻地群众,扶贫足迹踏遍雪山草地,一件件实事就像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使这片土地充满生机和希望。

责任编辑:州退役军人事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